查看原文
其他

迷茫和焦虑是当代年轻人的底色?| lol创斯坦电台

lol创斯坦编辑部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 2021-09-05


创斯坦电台首期节目(点击蓝色文字即可收听)在10月7日顺利上线播出了,不知道已经听过播客的你们有什么想法?迫不及待想和你们聊聊!作为本期编辑,在这篇“回顾”文里,我想和你们分享关于这期节目我的一些思考和收获。


本期分享编辑





郑 圆 

北京ONE·艺术共创项目运营主管
1+27研究院 研究员




 PART 01 

作为表象的“焦虑和迷茫”
INNOVA-STEIN RADIO

       第一点我想分享的是,做完这期播客,我更加认识到社会上常常在讲的或是不断被制造的,年轻人的“焦虑和迷茫”着实是一种需要整个社会一起、通过持续的努力去揭开和破解的表象。    
 
      其实和中国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我自己在学校的时候也会偶尔在心里提出类似这样的疑问:“到底在搞/争/比什么?搞/争/比的值吗?为什么身边大部分人’升级打怪’的路数都差不多?我自己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找到它……?”然而,或者是觉得玄乎其玄不必深究,或者是觉得无力改变事实知道答案也无济于事,或者是觉得有想这些的功夫不如再多做几道题……总之,在习以为常的系统/标准/规范/玩法本身让人麻木的同时,我和很多人一样,自己把这样的问题模糊掉了或是藏在心里了。


       然而问题不会凭空消失,当它们再次浮现出来的时候,不仅是个体要面对的问题,更被整个社会舆论描绘成了一种年轻人群体性的情绪/状态,也就是“焦虑”、“迷茫”。这样的抽象描绘比如:“当下年轻人都很焦虑……”,“当下的年轻人普遍感到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和本期播客的嘉宾,北辰青年的创始人宋超一样,我会对这样的描绘保持谨慎。尽管要承认,用“焦虑”和“迷茫”来描绘,的确捕捉到了不少年轻人的情绪,但这种描绘方式也因为过于草率地上升到了一种集体性的描述/标签而给个体人为制造了更多这样的情绪,而且,遮盖了一些更应被探究的东西。

       年轻人对自我的处境真的毫无意识到只剩情绪了吗?迷茫真的是问题吗?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或加剧了今天很多年轻人种种的社会不适感?不同的年轻人所处的具体困境是什么?等等。换句话说,如果“焦虑和迷茫”只是表象,一些更本质的问题是什么?

       在策划这期节目时,三联周刊的一系列文章——如《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中国2600万职校生的困境:被挤下“独木桥”后》《我和我的二本学生》《小镇做题家:他们为什么自称“废物”?》等进入了公共视野中并被广泛讨论。同时,我们也找到契机深度采访了一名清华大学经管专业大四在读的学生小飞。这些文章和对小飞的采访,都在很大程度上展开了一些本质问题,比如高校里的“内卷化”,小飞作为个体的想法和经历是如何揭示和回应这种“内卷化”,一些影视剧是怎样通过光鲜亮丽的职场形象给到年轻人充满假象、空泛且脱离现实的职业描绘的(本期节目里有哦)等等。
      受此启发,我们还采访了几个不同的年轻人,我们发现,这些年轻人有的从小地方上了好学校仿佛应该“前途无量”了,有的出身世家仿佛理应“更顺一些”……但每个人对自身所面临的一定程度上被固化了的教育系统甚至社会系统性问题都有所察觉且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比如,一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和我提到:“如果说绩点是个怪圈,那么逃离了这个怪圈会有可能还会有别的怪圈,这是一个涟漪型的状态,建筑行业里‘作品集’这件事就慢慢演变成了类似‘绩点’一般的恶性竞争闭环……”还有一个共通点是,这几个年轻人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都在当下这个有着诸多不合理的”系统“中找了一种应对的办法和自处的方式。
     
      总之,进一步破解“焦虑”和“迷茫“的表象是有大有必要的,它有赖于媒体客观且深入的调研和报道、教育实践者的观察和反思,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正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年轻人个体的讲述……
   
     延伸阅读:
   「系统」之下,谁能逃离?,青年志Youthology公众号,2020年9月23日



讨论区
👇👇👇

创创社群
(扫描二维码立刻进入创创社群,畅所欲言)

本期播客,通过和北辰青年的创始人宋超以及三联周刊的记者卡生聊天,我得到的一些启发:


 ✦✦✦迷茫本身不是问题的焦点,过早下判断说年轻人迷茫可能才是问题?
年轻人有不明确的感觉是正常的,此刻也正是要保持开放性的时候。但正如很多教育和培训机构所做的:先制造迷茫感、焦虑感,然后再提供线性解决思路,比如上一系列的课就能变得清晰……

✦✦✦过量的信息和“别人”给的选择是否会让自己越来越慌?
生怕自己错过什么信息、挤破脑袋去参加各种活动,“别人”给的选择确实不少且看似都走得通,但实际上在将自己套入某种既定的路数和模版时,我们也会产生不适症。相反,探索自己的道路注定是漫长且恒久的,尽管这可能恰恰不符合中国当下教育体制所期待的:标准化地快速生产批量“人才”、学生们能一步踏入社会找到自己的那颗“螺丝钉”。

✦✦✦社会上所鼓吹的某种明确的方向或口号,是否在制造更多的盲从和焦虑?比如,“年轻人就是要有狼性”、“现在一切都提倡实用主义……”

✦✦✦未来,更多的关注自己可能会是对不少年轻人的选择?在自己的世界中自洽并完成生存层面的任务可能是年轻人更普遍的出路?而让这进一步成为可能的因素之一或许是大量娱乐和消费领域的存在,综艺节目、盲盒、消费购物……?

✦✦✦当社会和职场上有更多元的选择和空间,让“年轻人做自己想做的同时又能获得体面收入”这件事不再是小概率事件时,所谓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焦灼会不会减轻一些?


本期播客未能展开的一个重要话题:
那些不在高校系统里的,被挤下“独木桥”的小镇青年的处境和出路


     

 PART 02 

助力青年成长这件事上
社会创新是过程、方法而不是目的
INNOVA-STEIN RADIO


       第二点我想分享的是,这期播客中,宋超表达对自己创办的北辰青年的定位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创新这件事的理解。节目中,我问到宋超,北辰青年有赋能一些年轻人自己去开展社会创新的实践吗?宋超回答:北辰青年的定位不是鼓励和助力更多年轻人参与社会创新的,是帮助年轻人充分探索自己的。


     在宋超看来,社会创新在北辰青年的实践探索中,只能作为其中一种帮助青年人探索自己、打开思路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艺术、与不同的人对话、参与社会实践等等。宋超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要去改变世界,而帮助青年成长的目的也不是让人人成为change maker,因为在他看来,那么做是一种“傲慢”。
  
     “极端一点讲,鼓励人人都做社会创新,和鼓励人人都成为网红,没有区别”——宋超
   
      是啊,现在的确有一种趋势是:“社会创新”变成了一种单一话语的“圈子”,它被一些看起来很酷的标签包裹着,因而极其容易被资本和消费主义等在不知其含义的情况下借用,进而在内部,形成了空洞的宣传和公关导向的话语的闭环。


      和宋超的这次对话提醒我,需要时刻保持谨慎的是:即便是社会创新本身也只是突破社会问题的一种思路和方法,而且是一种需要深耕实践、不断探索的方法,是一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种宣传口号、不是解决问题的“必备良药” ,更不是教育实践者推动个体成长的最终导向。 


      其实在我看来,北辰青年虽然不是一个推动更多年轻人参与社会创新的组织,但宋超本人从发现当下年轻人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的困境,以及社会上现有的迎合的线性解决方式是有问题的,到发起北辰青年,到几年来不断为青年成长而探索,再到完成商业上的可持续运转,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创新行动。


       本期播客中,关于北辰青年的YES GO行动是如何帮助年轻人探索自己的,宋超提出了几个关键词,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陪伴”,他反复提到,无论是高校学子还是被挤下“独木桥”的小镇青年,其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青年教育组织做不了别的,至少还可以陪伴,让成长变得不孤单。如果这个过程中,还能有机会去激发Ta们,走出边界,探索自我并形成自我反思,那简直太好了!



🥳彩蛋:

其他一些来自编辑部的小讨论

👏👏👏






10 月 7 日开始
每周三
晚 21:00
准时更新!
大家可以在以下渠道
收听到我们的内容!


 播客收听 
喜马拉雅
打开APP喜马拉雅,扫码即可


网易云
打开APP网易云,扫码即可


荔枝
打开APP荔枝,搜索“lol创斯坦”即可


播客
打开播客,搜索“lol创斯坦”即可


小宇宙
打开APP小宇宙,搜索“lol创斯坦”即可



 留言互动区 
微博
扫码即可


豆瓣
打开豆瓣,搜索“lol创斯坦”即可


 深度讨论(微信公号)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

北京ONE艺术周

27院儿


同时,我们将在电台的基础上
搭建一个陪伴成长型的社群,欢迎大家
加入我们的创创社群



【往期精彩】

我们搞了个“lol创斯坦电台”,约吗?
“我21岁,即将清华毕业,却对前路感到焦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